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瘀血壅结于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本病多由长期郁怒忧思,使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津液运行失常,凝聚成痰,壅结于颈前,其消长多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或因饮食水土失宜,使脾胃气血失去正常功能,水湿不化,聚而成痰,壅结于颈前,发为瘿病。本病多发于女性,是因为妇女的一些生理过程均与肝经气血有密切的关系,如遇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调等致病因素,常可发生肝郁化火,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杂病源流犀烛》:“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症。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部分病人由于痰气郁结化火,耗伤阴精,而致阴虚火旺。患病后如果调养治疗得当,可很快恢复健康,但本病容易复发,所以应当在平时特别注意情志舒畅,饮食适宜。在治疗上,当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疗原则。瘿肿质地较硬者,可适当配以活血化瘀之品;阴虚火旺者,可配合滋阴降火的药物。
本病属西医甲状腺疾病的范畴。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一)问诊要点
问诊时应注意病人瘿肿的大小,生成时间的长短,软硬程度,平素是否急躁易怒,以及居住是否为瘿瘤好发地区。另外还应寻问病人,有无消瘦,每日大便的次数,出汗的情况和进食的情况等。本病主要应与瘰疬相鉴别,瘿瘤一般较大,在颈正中,而瘰疬一般较小,如胡豆大、在颈的两侧或耳的前后,数量多少不等。
本病以颈前肿物为特征。故应详细了解瘿肿的情况,一般质软者多为气郁,而质硬者多为瘀血。在辨证时,更应问明兼症,如胸闷,纳差,善太息多为气郁湿阻,烦躁易怒,心悸,汗出多为火热之象。
(二)分型问诊
1.气郁痰阻
问诊:颈部肿大,有颈部发胀感觉。伴有胸闷,胸胁窜痛,喜叹息等症状。多有易生气、激动的经过。
治法:理气舒肝、化痰消瘿。方用四海舒郁丸加减。如有咽部不利者,可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以清利咽喉。
2.痰结血瘢
问诊:颈部肿大,随吞咽而活动,质地较硬,并伴有胸闷,纳差等。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结块较硬者,可加重活血药的用量,如三棱、莪术、炙山甲、丹参等;有热象者,可加夏枯草、丹皮、玄参等。
3.肝火旺盛
问诊:颈前肿大,质地柔软、光滑。伴烦热多汗,情绪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抖舌颤,口苦咽干。
治法:清肝泄火。方用枙子清肝汤加减。手抖明显者,可加钩藤、石决明、白蒺藜,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知母。
4.心肝阴虚
问诊:颈前肿大,质地柔软。伴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手抖汗出,眼干目眩,倦怠乏力。
治法:滋阴补心、养血柔肝。方用天王补心丹和一贯煎加减。手抖明显者,加钩藤、白疾蒺藜、白芍;大便溏泻者,加白术、苡仁、淮山药。
中医问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