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针灸治疗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脾胃气虚

治则:健脾益气。取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及背俞穴为主。补法:温针或艾灸。

处方:曲池,合谷,足三里,脾俞,胃俞,膻中,气海,百会。

方义:任脉的膻中为气之会穴,配艾灸任脉的气海、督脉的百会,有益气升阳之功;再配手足阳明经的曲池、合谷、足三里,背俞穴脾俞、胃俞,有补后天之元气,健脾胃生化之源,意即“治病必求于本”。

2.气阴两虚

治则:益气养阴。取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补法:温针或艾灸。

处方:足三里,气海,内关,三阴交,膻中,心俞。

方义:胃经的足三里,健运中焦,以资生血之源,艾灸任脉的气海补脾益气;心包经的内关安神定悸,配脾经的三阴交调三阴之经气;任脉的膻中为心包经的募穴,配心俞为俞募配穴法,可滋阴调心气。诸穴共用而起益气养阴之功。

3.气血亏虚

治则:补益气血。取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及背俞穴为主。补法:温针或艾灸。

处方: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气海,百会。

方义:手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取手足阳明经的合谷、足三里以补益气血生化之源,配脾经的三阴交、血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艾灸督脉的百会可升提阳气,配任脉的气海有温养气血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补益气血之功。

4.脾肾阳虚

治则:益气温阳。取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及背俞穴为主。补法:温针或艾灸。

处方:肾俞,关元,然谷,足三里,百会。

方义:肾主骨生髓,肾气旺盛,精血充足,故取背俞穴肾俞、任脉的关元、肾经的然谷补益肾气;胃经的足三里健脾胃以益气升阳。艾灸督脉的百会,则升阳温肾。诸穴配伍,增强了益气温阳的作用。

5.气虚痰阻

治则:益气化痰。取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针灸共用,补泻兼施。

处方:合谷,足三里,脾俞,胃俞,丰隆,中脘。

方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手足阳明经的合谷、足三里及背俞穴脾俞、胃俞,共奏健脾益气的作用(补法:温针);任脉的中脘为胃经募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配化痰要穴胃经的络穴丰隆可健脾而化痰除湿(泻法)。诸穴伍用,收到益气化痰之效。

6.气虚血瘀

治则:益气祛瘀。取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针灸共用,补泻兼施。

处方:合谷,足三里,气海,血海,膈俞。

方义:艾灸任脉的气海可强壮一身之阳气,配手足阳明经的合谷、足三里可增强健脾和胃益气之功;取脾经的血海配血会膈俞能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诸穴合用,具有益气祛瘀的作用。

7.肝肾阴虚

治则:滋补肝肾。取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及背俞穴为主。补法:温针或艾灸。处方:三阴交,太溪,照海,阳陵泉,肝俞,肾俞。

方义:脾经的三阴交为足三阴的交会穴,配肾经的太溪、照海,有滋养肝肾之功;胆经的阳陵泉为筋会,用以补益筋髓;艾灸背俞穴肝俞、肾俞,补先天肝肾不足。

8.大气下陷

治则:回阳救逆。取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及足少阴肾经为主。补法:温针或艾灸。

处方:水沟,内关,关元,气海,涌泉,足三里,丰隆,百会。

方义:此证来势急骤,病情危笃,故急选督脉的水沟以醒脑开窍,苏厥而救逆,配心包经的内关宁心安神,振奋心阳;取任脉的关元、气海以补命门真阳,回阳固脱;取肾经井穴涌泉,乃滋阴以敛阳,有防其外脱之意;配胃经合穴足三里、化痰要穴丰隆温养脾胃,化痰通络,助阳固表;艾灸督脉的百会升阳举陷,增强回阳救逆之功。

配穴方法,以上8型均可酌情选配以下腧穴进行治疗:①上睑下垂:攒竹,丝竹空,阳白,风池,养老;②斜视、复视、目睛转动不灵:四白,风池,支正;③吞咽困难:哑门,风府,天突,廉泉;④呼吸困难:膻中,肺俞,天突,列缺。

针灸临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研究参考,如需针灸,请到正规中医院!

声明:本内容仅做分享与研究用途,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若有错漏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中医针灸

癫痫的针灸疗法

2022-11-13 11:39:40

中医针灸

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案

2022-11-13 11:39: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