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绞痛大多由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所引起。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女性多见。
[病因病机]
胆为中精之腑,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输胆汁转化水谷。其机能以通降下行为顺。凡精神因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虫积等,均可引起气血郁积胆腑和湿热瘀结于中焦,影响肝的疏泄和胆的中清之腑通降功能,胆气不通则痛。
[辨证论治]
主症:急性胆囊炎系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高热,或摸到肿大的胆囊。胆石症系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决定于结石的部位、动态和并发症,主要为胆绞痛,其疼痛剧烈,恶心呕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胆绞痛发作一般时间短暂,也有延及数小时的。胆囊炎、胆结石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处方:取胆和肝的俞募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方义:胆俞配日月、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每次选用一组,选取右侧,以疏调肝胆气机而止痛,阳陵泉为足少阳之合穴,以利胆腑;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
随证选穴:呕吐加内关、足三里;黄疸加至阳;发热加曲池、大椎。
[其他疗法]
耳针:肝、胰胆、交感、神门、耳迷根。急性发作时采用毫针刺,强刺激,持续捻针,每次针30~60分钟;剧痛缓解后再行耳穴压丸法,两耳交替进行。
[按语]
针刺治疗本病有镇痛、解痉、消炎、排石作用。必要时采取综合疗法。
针灸临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研究参考,如需针灸,请到正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