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的中医辨治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肺胀常继发于哮病、肺咳等肺系久疾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持续膨胀,不能敛降而胀廓充胸,以胸中胀闷、动则尤甚、气短而喘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本病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若肺病及脾,子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紫暗等症。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

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机体的防御机能处于低下状态,故最易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和加剧。如内停痰饮,又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证;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蒙蔽心窍,则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昏迷;痰热内闭,热邪耗灼营阴,肝肾失养,阴虚火旺,肝火挟痰上扰,气逆痰升,肝风内动则发生肢颤、抽搐;迫血妄行,则动血而致出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阴损及阳,出现肢冷、汗出、脉微等元阳欲脱现象。临床上常将肺胀分为以下六型辨治:

痰湿阻肺型 症见胸中胀闷,咳嗽咯痰,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弦滑。治宜化痰燥湿。方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三方加减。药用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杏仁、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甘草等。

寒饮停肺型 症见胸中胀闷,喘促气急,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咯痰,痰多稀薄色白,舌薄白滑,脉弦紧。治宜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药用麻黄、白芍、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制半夏、甘草等。

痰热壅肺型 症见胸肋胀闷,咳逆喘息,痰多色黄,质黏不爽,口渴烦躁,溲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方用清金化痰汤或定喘汤加减。药用栝楼、白果、杏仁、贝母、陈皮、茯苓、桔梗、桑白皮、黄芩、栀子、麦冬、知母、甘草等。

痰瘀互结型 症见胸中胀闷,气喘咳嗽,咯痰不利,口唇紫暗,肢末发绀,平卧困难,腹胀肢肿,舌质瘀暗,苔腻,脉象沉涩。治宜化痰逐瘀。方用小陷胸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栝楼、清半夏、黄连、黄芩、贝母、杏仁、海蛤壳、川芎、丹参、桃仁、泽兰、柴胡、前胡、桔根、枳壳等。

肺气亏虚型 症见胸中胀闷,气短喘促,声低气怯,咳声低微,痰白量少,自汗畏风,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或虚大。治宜补益肺气。方用补肺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等。

肺肾气虚型 症见胸中胀闷,呼吸浅短,甚则张口抬肩,动则喘甚,咳嗽,痰白如沫,心悸,四肢无力,畏寒肢冷,脉弱而数或结代,舌淡或紫暗。治宜补脾益肾助肺。方用平喘固本汤加减。药用人参、五味子、胡桃肉、冬虫夏草、沉香、磁石、苏子、款冬花、半夏等。

肺胀由多种慢性肺脏疾病的后期转归而成,因此在预防治疗方面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此外还需防止感冒,尤其对老年人、久病体虚的患者,凡近期内咳喘突然加剧,痰色变黄,舌质变红,虽无发热恶寒表证,亦要考虑复感外邪病情加重的可能,应及时诊治,阻断病势进一步发展。

来源:中医世家必佑健康

声明:本内容仅做分享与研究用途,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若有错漏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医案心得

治病“巧于开表”

2023-2-20 10:25:40

医案心得

急性乳腺炎的辨治

2023-2-20 10:25: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