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建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四神丸始见于《证治准绳》,本方由《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盖因其组方药味有四,且治五更泄泻速效如神而得名,随后被诸多医家广为沿用,并称其为治“五更肾泻”之主方。笔者以为不然,窃认为四神丸乃为“五更肝泻”之主方。其病机应为肝木阴虚阳亢兼脾肾不足。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主疏泄。其功能正常的发挥必赖中宫稼穑之气之培,先天命门之气之养。若脾肾虚寒则肝木无制而逆乱。上逆则喘促﹑咳嗽;横逆则胸胁胀满疼痛;下窜则泄泻﹑疝气。
主症发微
四神丸的主症为“五更泻”。“五更”即十二时辰中寅卯时(凌晨3~5点),为鸡鸣至平旦之时。《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又曰:“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医略六书》曰:“腹痛泄泻每于五更寅卯之时,可知寅卯属木,而木应乎肝,以肝主疏泄。”故寅卯时为肝木当令时,阳气升发之际,且得天阳之助,故其正气得充,有力与邪相争,驱邪外达之势。患者即出现腹痛肠鸣泄泻,泻后即安。其有类《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自解之理。但终究因肝木正气颇亏,脾肾亦不足,正不胜邪,故难以自愈。
方药阐释
五味子散由五味子﹑吴茱萸组成。主治肝气逆乱,腹痛泄泻。五味子性味酸温,能入肝补气阴之不足,亦能收肾气之虚乏以养肝木。《本草纲目》曰:“五味子酸咸能入肝而补肾。”吴茱萸性味辛温,入肝经,温能散寒,辛能疏肝理气以止痛。《神农本草经》曰其能“下气,止痛,咳逆寒热”。吴茱萸汤以吴茱萸为主药,即取其下气散寒,疏肝理气之功。
二神丸由肉豆蔻﹑破故纸组成。主治脾肾亏虚,不能饮食。肉豆蔻性味辛温而气香,最善理脾暖胃,故用之培中土以健后天之本。肉豆蔻与吴茱萸合用,一者温补中土以健木,一者散肝寒止逆气而兼温脾胃。破故纸性味温燥,专补肾中命火不足。《本草求真》曰:“入命门,补相火,暖丹田,壮元阳。”乙癸同源,精血互生,其内皆寄相火,而相火源于命门。先天真阳充足则肝气自敛,故《医宗必读》曰:“东方之木,无虚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四药合用,肝肾同补,脾肾同益,肝脾同调,肝木得先天之养、后天之培,自能疏泄畅达。
临床治验
笔者读当代临床大家赵绍琴的医案时,发现赵老临床治疗五更泻多用疏调肝脾之法,习用黄芩﹑白芍﹑荆芥炭﹑葛根﹑白术﹑焦三仙各10克,冬瓜皮30克,防风6克,黄连3克加减,赵老组方用药精而法度良,肝脾同调,升降兼施,谨守病机,故临床效果显著。
来源:中医世家必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