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道,唐朝太宗皇帝不惜动用皇家权威,劫掠阿井制作阿胶,想必是东阿地下水系必然有神通之处。但东阿地下水系究竟有何神通之处,作为消费者的太宗皇帝,当时也未必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估计他能说出的,一是别人都说好;二是吃过之后果然好;三是其它地方出产的果然不好。
为什么阿胶只有东阿县的好?对这个问题,民间智慧最简明的回答版本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看,淮南的橘子怎么到了淮北就成了臭柚子,那龙井茶何以只有西湖龙井才算正宗?在不那么科学的封建时代,他们只好很经验主义地回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所以我们可以原谅唐代医家陈藏器,他曾经含糊其辞地说,“阿井水煎成胶,人间用者多非真也。”
不过古人说话虽然吞吞吐吐,但往往皮里阳秋,话里有话,需要扒开字缝看。比如陈藏器就比较深谋老道,所谓“人间用者多非真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怕得罪唐太宗,而就隐藏了这个前提。
不过,如果我们承认这个逻辑前提存在,那就必须承认第二个隐含的逻辑前提存在:只有阿井水系制造的阿胶才是真阿胶。
陈藏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众所周知,阿胶乃驴皮熬制而成,但驴皮易得,真阿胶却不易得,是因为阿井水被“官封”,其它水熬制之物居然被陈藏器视为假阿胶。因此,阿胶制作的原材料中,东阿地下水系居于核心因素,而驴皮不过是第二位的基本原材料。
这一基本判断绝非空谷足音,以后我们会看到,自唐之后,宋、元、明、清、民国各代医家,基本坚持此论。持之最力、影响最大的当属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他写道,“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而成阿胶。
那么何谓济水呢?清初医学大家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说,“此清济之水,伏行地中,历千里而发于此,其水较其旁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赞美道,其水“清而重,性趋下”。
真是好造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地质考察队研究表明,那济水果然是不求闻达,伏行地下千里,润泽万物无数,却不露声色,其品质跟东阿阿胶堪有一比。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现代科学怎么回答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经验主义呢?原来那地下水发源于泰山和太行山两山山脉的地下潜流,大雨落将下来,沿着泰山、太行山石缝不屈不挠地渗透,且两相交汇,聚成了地下河。
因此,沈括说它“清而重,性趋下”,就可以理解了,此水经地下岩石与沙砾层层过滤,焉得不清?此水溶入了多少钙、钾、镁、纳等稀有金属,又焉得不重?所以这“清而重”的水必然“性趋下”,顺着泰山、太行山余脉一路逶迤来到东阿县,会聚成庞大地下水系,成就一段天地大造化。
东阿地下水固然出身不凡,但它如何跟驴皮结合更显神通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栏目主持:向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