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脱垂。中医称本病为“阴挺”。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带脉提摄无力。
气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产程过长,或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过早操劳持重,或久咳不愈,或便秘努责,损伤中气。中气下陷,冲任带脉失于固摄,以致子宫下垂。
肾虚: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以致子宫下垂。
治疗应根据“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原则,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
辨证论治
1.气虚
[证候]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胃纳不佳,小便频数,或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益中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续断、金樱子、杜仲。
腰酸明显,加杜仲、川断;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者,加山药、芡实、茯苓、桑螵蛸。
2.肾虚
[证候]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日久不愈,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小腹下坠,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黄芪。
若带下增多、色白质稀者,加金樱子、芡实、牡蛎。
若子宫脱出日久,表面红肿疼痛,甚或溃疡渗液,色黄秽臭,舌略红,苔黄腻,脉弦数,予以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龙胆草、山栀子、黄芩、车前子、通草、泽泻、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加减,以清热利湿。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气虚型子宫脱垂。
五子补肾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肾虚失固所致的子宫脱垂。
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兼加湿热所致的子宫脱垂。
经验方
1.益气升提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4.5克,白术12克,益母草24克,枳壳12克,地骨皮4.5克,石榴皮4.5克。
[适应证]脾虚气陷之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2.升宫汤
[药物组成]党参50克,白术、茯苓、乌梅、金樱子、桑寄生各10克,炙甘草、柴胡、升麻、制附片各5克,黄芪15克,当归30克,杜仲15克。
[适应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小腹下坠,腰脊酸痛,神疲乏力等证。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适宜技术
1.熏洗法
(1)祛湿固脱方:麻黄6克,炒枳壳12克,透骨草9克,五倍子9克,小茴香6克。布包,温水浸泡15分钟后,煎数沸。趁热先熏后洗,然后将子宫脱出部分轻轻还纳,卧床休息。
子宫脱垂较重者,加桑寄生、升麻、金樱子;因摩擦破溃有分泌物者,加桑螵蛸、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兼见白带,阴痒者,加蛇床子、马鞭草、枯矾、清半夏、刺猬皮之类药。另可用五倍子、石榴皮、生枳壳、露蜂房,配以坐药纳入阴中。
(2)金银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蛇床子30克,黄连6克,苦参15克,黄柏10克,枯矾10克。煎水熏蒸,稍凉后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子宫脱出,伴黄水淋淋、湿热下注者。
2.外敷法
(1)杜仲、枳壳、蓖麻子(去壳)各30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适量,以食醋调和成膏状,贴敷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2)处方:升麻、黄芪、柴胡、党参各10克,枳壳15克,麝香0.3克。以上方药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以食醋调和成膏状,备用。治疗时嘱病人平卧于床上,取麝香0.15克,纳入脐中,再用药膏贴敷其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针灸法
(1)体针
主穴为:①维胞穴(关元旁开6寸),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②子宫穴(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中点向内一横指),进针后向耻骨联合方向深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阴部发酸上抽感为止;③三阴交。
配穴为长强、百会、阴陵泉。若有膀胱膨出者,可针刺关元透曲骨,或横刺横骨;直肠膨出者,可针刺提肛肌穴,有往上抽动感为度。
气虚下降,取气海、曲骨、维胞、子宫、足三里、中极穴;肾虚下脱,取关元、子宫、维胞、肾俞、三阴交穴;肝经湿热取中极、子宫、带脉、大敦、阴陵泉穴。虚证用补法或加温针,实证用泻法。
(2)耳针:取子宫、交感、脾、肾、外生殖器穴,埋针或用磁珠贴,每日按压数次。
(3)艾灸:取百会、足三里、气海、长强穴,隔姜灸或温针灸。
4.体操疗法
(1)夹臀分脚运动:直体仰卧,两脚尖向左右两侧分开,同时两侧臀部夹紧,同时提肛10秒,然后还原,共6次。
(2)提肛运动:仰卧,两手托住腰部,两膝弯曲,撑床,髋部向上挺起,同时提肛10秒钟后还原,共做6次。
来源:中医世家必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