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脉诊脉法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趺阳脉为足阳明胃脉,在足背冲阳穴处。胃为后天之本,诊趺阳脉以候脾胃之气,对于保胃气扶正祛邪有重要意义,故《伤寒杂病论》中,以趺阳脉诊断疾病亦较多应用。

1、浮脉趺阳脉浮多为胃虚。如“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馏,言胃气虚竭也”。此脉浮为胃气虚竭,阳虚里寒,有胃气结而上逆,发为气噎证。

2、数脉“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坠,小便即数”。数为有热,趺阳脉数,为胃中有热,故消谷善食,大便坠。

3、数脉“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径也,趺阳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趺阳脉本为迟缓脉,如果浮而数,为医生误下,虚其里气、邪气内陷,以致脾胃气弱,其脉浮为虚,数则为有热,为脾胃气虚而有热之脉象。

4、浮芤脉“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微弱,四属断绝”。由于卫气虚营血伤,故其脉浮芤,甚则出现宗气微弱,四肢厥冷之证。

5、浮涩脉“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日胃反”。脾约而出现浮涩脉为胃强脾弱,津液枯竭,故大便硬,以麻子仁丸润脾清胃。胃反证是脾阴、胃阳两虚,脾胃虚寒,津液不足,故朝食暮吐。故趺阳脉浮可有虚实之分,涩脉为阴不足,如胃反而出现紧涩之脉,不但胃虚明显,而且寒邪巳甚。

6、滑脉“脉滑则哕,此为医咎”。由医者误治而胃虚,虚气上逆则为哕。

7、滑紧脉“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趺阳脉滑为胃之阳气盛,紧为脾之阴邪盛,寒热相击则胃脾自伤,如同手握刀刃而成创伤。

8、沉数脉“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沉为主里,数为有热,胃中热,故能消谷。如果脉沉而紧,为胃虚寒,故病难治。

9、微紧脉“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微为气虚,紧为里寒,故为胃之虚寒证。

10、紧数脉“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脉紧主脾寒,脉数主胃热,胃热故能食善饥,脾寒则运化不健,故食后胀满”

11、微弦脉“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胜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与温药服之”。脉微为脾胃虚寒,弦为主肝、主寒、主痛,脾胃虚寒,肝气上逆,故腹满而两胁疼痛。

12、伏脉“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趺硬”。“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弱则身肿”。趺阳脉本为沉迟之脉象,如脉伏不出,或推筋按骨而得,则为脾胃虚衰,阳不外达,则身冷肤硬;气虚不运化,则为鹜溏,水湿内禁则为浮肿。

13、伏涩脉“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人,名日关格”。伏脉为胃气虚衰,脉伏不出,虚气上冲,故吐逆。涩则脾虚不运,故食不得,为中焦受阻,故为关格证。

中医切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声明:本内容仅做分享与研究用途,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若有错漏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望闻问切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

2022-11-11 10:10:44

望闻问切

脉诊指法之调指

2022-11-11 10:10: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