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公,姓淳于,名意,西汉临苕人。因曾担任齐国的太仓长,故别号仓公。其先后师学于公孙光,公数阳庆,得受《禁方》;《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等秘籍。其治学严谨,不尚浮夸,在脉学上亦有很深的造诣,是脉学承前启后之人。其脉案治验均有笔录,名之为《诊籍》,惜已不传。现仅能通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只言片语,以窥其脉法之大略。
诊法独取寸口
仓公所受之学与扁鹊一脉相承,故其诊法亦为独取寸口法。《扁鹊仓公列传》收录的二十六个病案中,记载诊脉的有十六个。这些医案中谈诊法时,大多筒曰:“切其脉。”然而,亦有少数医案谓为“太阴脉口”。如在齐中御府长信案中日:“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在齐王太后案中日:“切其太阴之口。”可知“切其脉”实际上是诊寸口脉之简称。这一点还可从齐淳于司马病案中“诊其脉时,切之尽如法”的记载,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因为这说明独取寸口的诊法,在当时已经做为主要诊法被普遍地采用了,已无须再作进一步的说明,所以,仓公简日:“切其脉”。
另外,在这脉案中有两次提到了“气口”一词,如齐郎令循案中:“切其脉时,右气急。”齐中尉潘满如案中臼:“右气口小紧。”这两处所称之气口,皆在右侧。与此相应,在济北王侍者韩女案中则日:“肝脉弦出左口,故欲得男子不可得也。”这种认为左右寸口脉,标志着小同病变的诊法,实际上是《脉法赞》中以左右分属人迎与气口,以及后世用以分侯外感内伤脉法的先导。
丰富的脉象记述
仓公所遗脉案,尽管非常有限,然而其中提到与使用的脉象却非常丰富。有浮沉弦湿,紧滑数坚,实长大小,弱平鼓静,躁散代脉,以及番阴、番阳、并阴等,除后一种脉象外,其余均为今日脉诊所沿用,这足以证明,脉诊在当时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并阴脉与“阴阳交”病相关。如齐中御府长信案:“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阴。”阴交病见于《素问评热病论》,是危重的热病阿证。即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之证,多为死证。仓公所引述《脉法》之言,与《素问-评热病论》的内容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认为,实际就是引自于此。如此看来,并阴脉与“脉躁疾不为汗衰”相对,是脉顺清安静之象,为热病向愈之兆:故仓公在此案中日:“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后之张仲景亦承此说,其日:“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伤寒》)仓公脉法承前启后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至于番阴、番阳脉,不但仅见于仓公医案之中,而且历来亦无日爿确的说明。齐郎中破石案日:“叫之,得番阴脉,番阴脉人虚里。”公乘项处案日:“切其脉得番阳,番阳人虚里。”是两脉均与虚里相关.对番字《史记.索隐》解为“翻人”,具有动作的含义,若以此为据,“八虚里”就成为翻人虚里。然而寸口脉如何能翻人虚里?可见此解并不贴切。从原文看:得番阴脉者,溲血而死;得番刚脉者,吐血而亡,皆为死脉,而虚里可“脉宗气”(《内经》语),所谓人虚里,是否可理解为两脉的出现,常伴随着宗气外泄之虚里动甚?或是宗气嫩亡的征兆?血者、神气,与宗气相同,皆为生命之根本,宗气败亡神气必随而外泄。
因此,在这坠番字成当作“加倍”解。番阴脉见,则为阴盛阴徽,血从下泄;番阳脉见,则为盛阴忘,血从上越。皆属胃气败亡之死脉。但是,番阴、番阳脉应见到什么样的脉象?历来几乎无人提及。只有清八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解释破石案之“得肺阴气,其来散”句之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曰:“仲学《辨脉》日:‘眩逆上气,其脉敬者死,谓其形损也?’拙注:以形损为肺体伤损,正与此义暗合。以其脏体瘀败,真气不荣,故脉_丹散而小聚也。以此推之,凡喘咳病剖,及一切痈疽跌仆失血诸证,见此脉者,若兼涩结至而不一,即短期至矣。盖此脉重按,其线人攒聚指下者,痰实也;其线开散两边者,气散也,旧说八怪脉中,有所谓如解索者即此。”这就是说番阳脉象类似于解索脉。据此,番阳脉象亦在怪脉之中仓公还根据脉搏来去的情况诊病,如其曰“脉实而大,其来难者,是厥阴之动也。”卫日:“脉来数病,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脉搏往来俱难者,即为今之涩脉。而来难去不难,去难来不难,则又与涩脉不同。同学海别有见地,将其解为摇摆之脉,来难是来而摇摆,去难是去而摇摆。其日:“夫气升出不利,其来也摇,降人不利,其去也摇。邪气外来,升出不利,宜也,至升降不利,非邪踞于内,即正竭于内也,其名也何如乎?”(《读医随笔》)这就是说,来难者病尚可医,而去难者多属危殆,正如周氏所言,仓公这两案,去难者,“悲心所生”,血日出而死。束难者,诊为疝气,预后尚好。
对脉学的态度
仓公认为:虽然四诊皆不可失,然而脉诊有其独特的作用。其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县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皆异之,无数者同之。”数与术互通,即诊脉之术,有此术者能区别白_病之异同,以进行正确的诊断,如无此术则将使不同的疾病混淆不清。所以,他又说:“意治病人,必先切脉。”仓公不仅自己精研脉法,不断总结经验,而且还非常注重脉学的传授,从其学习脉法的有宋邑、杜信、唐安等人,对脉学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贡献。仓公在其医案中引用了许多上古医学文献,计有《脉法》、《诊脉法》、《诊法》以及《奇咳》。为便于深入研讨,现将其摘录于后。
脉法曰:脉来数,病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脉法:热病阴阳交者死。脉法日:沉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脉法日:不平不鼓,形弊。脉法日: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脉法日:年二十脉气当趋,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年六十以上气当大董。诊脉法曰:病养喜阴处者顺死,养喜阳处者逆死。诊法曰: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剐药(刚药人则动阳,阴病益衰,阳病益著,邪气流行,为重困于俞,忿发为疽)。奇咳言曰:脏气相反者死。
中医切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