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脉涩者少血多气。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
《脉诀》:“涩脉主遍身疼痛,丈夫有此号伤精,妇人有孕肿中病,无孕还须败血成。涩脉关前胃气并,当关血败不能停,尺部如斯逢逆冷,体寒脐下作雷鸣。”
《千金方》:“脉涩者,少血多气,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关上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尺脉涩,下血不利多汗,足胫逆冷,小便赤。”
《活人书》:“涩则少血,寸口涩少气,上焦冷;关上涩,胃冷脾痛;尺中涩,小便数,小腹冷;三部俱涩,腹中气结。”
《四言举要》:“涩脉少血,或中寒涩,反胃结肠,自汗厥逆。”
《三因方》:“涩为少血,为亡汗,热气不足、为逆冷、为下痢、为心痛。”
《诊家枢要》:“涩为气多血少之候,为少血,为亡汗、为血痹痛,为伤精,女人有孕为胎痛,无孕为数血病。左寸涩,心神虚耗不安,及冷气心痛;关涩肝血虚数、肋胀、胁满、身痛;尺涩男子伤精及疝,女人月事虚数,若有孕主胎漏。右寸涩,荣卫不和,上焦冷痞、气短、臂痛;关涩,脾弱不食,胃冷而呕;R涩,大便涩,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胫逆冷。”
《外科精义》:“脉涩则气涩也,亦主血虚,疮肿,溃后得之无妨也。”
《濒湖脉学》:“涩缘少血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涩人荣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R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诊家正眼》:“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上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痢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医学入门》:“涩为不足伤精血,为厥、为痢、为恶寒,或为无汗为心痛。”
《医宗必读》:“涩脉少血亦主寒涩,反胃结肠自汗可测。”
《古今医统》:“涩为血少败血,恶寒滞下遗精泻利汗泄。”
《景岳全书》:“涩为阴脉,为血气俱虚之候,为少气、为忧烦,为痹痛、为拘挛、为麻木、为无汗、为脾寒少食、为胃寒、为呕、为二便违和、为四肢厥冷,男人为伤精,女子为失血、为不孕,为经脉不调。”
《脉确》:“涩脉血少气有余,主痛、主痹。寸涩心疼神亦怯,关中胁胀胃虚呕,尺部肠枯五心热,妇女当为经不通,或为胎病宜区别。”
《医宗金鉴》:“涩为血滞、涩虚湿痹,尺精血伤,寸汗津竭,关膈液亡。”
《脉诀汇辨》:“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左寸涩者,心痛怔忡;涩在左关,血虚肋胀;左尺得涩,精伤胎漏;右寸涩者,痞气自汗;涩在右关,不食而呕,右尺得涩,大便艰秘,腹寒胫冷。”
《脉诀刊误集解》:“涩主腹痛,女子有孕胎痛,无孕败血为痛;丈夫有此号伤精。关前胃气并,当关血散不能停,尺部如斯逢逆冷,体寒脐作雷鸣。”
《脉诀启悟注释》:“涩为血少,气滞伤精,男子艰嗣,女子难孕。右寸脉涩,伤燥咳抹,左寸脉涩,惊悸伤营;左关脉涩,血少邪遏;右关脉涩,心痛噎膈;左尺脉涩,遗浊艰嗣;右尺脉涩,液涸结肠。有力涩滞,无力虚衰.随部断经,病必久延。”
《三指禅》:“涩脉只缘精血少,时热或纯寒。”
《脉如》:“涩主伤精亡血之病,为血痹、为寒湿人营,为心痛,为胁痛,为解亦,为反胃,为亡阳,为肠结,为忧烦,为拘挛,为麻木,为无汗;为脾寒食少,为二便不调,为四肢厥冷;男子伤精,女子失血;又为不月,为胎病,为搜淋,亦为气滞。”
《脉学阐微》:“涩脉多见于情志不遂,气机不畅,阴血耗伤,血无以充,气无以畅,气机滞塞,血运郁涩所致,主血少伤精,反胃亡阳,汗出、血痹、经闭;寸涩心虚痛胸,关涩胃虚胁胀、尺涩精血俱伤、肠结,浸淋,下红。”
中医切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