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业:名医25年情系卫生站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本报记者 周颖

李庆业(右)在为患者诊病

李庆业在北京中医界颇有名气,却从1985年到现在,一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带教、出谋划策,不仅使这里的百姓享受到中医专家的优质服务,带出了一个中医梯队,还让这个小小卫生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少人问他,一个特需专家不在城里挣大钱,为什么跑到农村出诊时,李庆业认真地说:“不是为了名利,而是踏踏实实为基层百姓做点事。”

“中医的根在基层”

“中医的根在基层,简便验廉的优势对百姓有利。要发展中医,基层这块阵地不能丢啊!”李庆业这样说。提起卫生站与李庆业的缘分,该站原负责人蔡玉岭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1983年,蔡玉岭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函授班,李庆业是他的方剂学老师。两年后的一次面授,蔡玉岭大胆邀请李庆业去自己所在的大队卫生所给村民看病。出乎意料的是,李庆业竟然一口答应了。

从此,李庆业为了这个承诺,风里来,雨里去,从40多岁的壮年汉子变成了70多岁的古稀老人。当初交通并不方便,李庆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家到西黄村,要倒两次公共汽车,路上要走两个多小时。即便如此,李庆业每周日出诊从未停止。2006年退休后,他又在周三增加一次出诊时间,即使自己的手腕骨折都未中断。

李庆业辨证准确、选药精当、用药合理,一般的药方只用十几味药,感冒在他手下几块钱到十几块钱就能“拿下”。因此,他每次出诊,病人都蜂拥而至,络绎不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他在助手的帮助下,半天看了84位患者。“老师是特需专家,在城里出门诊,一次挂号就是300元。在这里,开始只是3元,如今也只有10元。他不是为钱来的,而是为了中医药事业来的。”蔡玉岭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李庆业说,中医非常适合基层。这是因为基层缺医少药,农民经济困难。再说,基层病人多,病种杂,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更能发挥出来。如今,基层中医太少,来基层的中医专家更少。为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专家走向基层,走向农村。当然,提倡奉献精神是一方面,适当提高待遇也是不容忽视的,包括诊费、补助等。

“发展事业在人才”

数九寒冬,北风刺骨。卫生站的候诊椅上坐满了患者。“是找李老看病吗?”“李老身体不好,是他的学生出诊。”原来,李庆业培养的几位学生都已经挑起了大梁,并形成了中医人才梯队。

60多岁的蔡玉岭作为李庆业的学生,实践经验很丰富,在居民中很有威信。他退休不退职,以老师为榜样,返聘继续发挥余热。走路颤颤巍巍的一位大爷告诉记者,“来晚了,蔡大夫的号还挂不上呢!我这中风一直是他给我扎针,原来是坐轮椅来,现在我可以自己走着来了。”

现任卫生站站长高伟是李庆业的再传弟子,虽然只有40多岁,但中医技术不错。“我妈老是咳嗽,夜里总睡不着觉。吃了多少西药都不管用,还花了好多钱。喝了高大夫开的3服汤药,只花了40多块钱,妈妈昨晚睡了个安稳觉。今天还请他看看,拿点药巩固巩固。”一陪伴母亲看病的大姐说。

20多岁的吴晓芳是卫生站医政办公室主任,也是李庆业的学生。2002年,她还未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时,就利用周日跟着李庆业、苏宝刚等几位老专家来卫生站抄方出诊。2004年毕业后,家在海南的她在李庆业精神感召下,不要户口,不嫌钱少,在这个集体单位安家落户。当初,她只能拿到475元,如今已能拿到三四千元。“在基层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患者很认可,收入也不少,我很有成就感。”吴晓芳乐呵呵地说。

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李庆业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卫生站成立,9名高学历、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是其成员。李庆业认为,发展中医事业,关键在人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培养更多的中医到基层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展壮大基层中医药事业。”

“这里中医味很足”

在李庆业多年指导下,卫生站中医特色很浓。2008年,该站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认定为“中医特色社区站”。走一圈看看,确实如此。

全站53名医务人员,其中17名中医,占医生总数的51%;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7人,占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41%;中药药剂人员4人,占总药剂人员的一半以上。

中医诊区可提供针灸、拔罐、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导入、中药贴敷、压耳豆等10几种中医适宜技术。记者看到,前来扎针灸的、理疗的、开汤药的一个接一个,10多张诊床几乎没有空闲的。“这里中医味很足。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还便宜,周边的群众都到这里来看中医。”高伟说,这几年,中医门诊量不断增加,其中去年的门诊量占到总门诊量的52.8%,最多的一天能达到64.4%。

中药房有7人,两班倒抓药。中药饮片534种,中成药366种,一天平均要抓出500多服汤药,相当于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量了。煎药房有3台煎药机,专人负责,日煎中药量多达230服。没想到,卫生站还有一个制剂室。蔡玉岭介绍,这是花了10多万元、按照GMP建造的制剂室,机器都是自己和李老师出差东北购置的。按李老师、苏老师的药方生产出的清肺茶、四季感冒泡剂等7种内部制剂,群众用了都说好。

“在短短的26年,卫生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李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分不开。”

卫生站原是一个关帝庙改建的中医联合诊所,叫八大处中医门诊部。当初只有八九个职工、几间破房子,一年的收入只有几万元。提起过去,蔡玉岭很感慨。“刚开始,我们条件不好,老师每次来都是自己坐公交车,自己解决午饭。我们都觉得对不住老师。”如今,卫生站拥有两处房产、两辆汽车,职工增加到70多人,年收入上升到1000多万元。

作为卫生站的高参和顾问,李庆业在人才培养、业务管理、科研发展、专科建设等各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常在关键时刻出主意,想办法,并帮助决策。他坚持出诊不说,还带学生义诊、科研,开展中医药宣教活动;基层《规章管理制度》是他指导编写的;新门诊用房是他设计安排的;购买救护车以及大型医疗器械是他拍板的……

小小卫生站,是李庆业心中永远的牵挂。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声明:本内容仅做分享与研究用途,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若有错漏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医理杂集

口疮简易方

2023-2-14 14:21:21

医理杂集

初春穿裙子,美丽莫“冻人”

2023-2-14 14:21: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