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陋习吗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本报记者 海霞

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均重视疾病的预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妇女保健就要从妇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入手,“坐月子”首先可保证母亲健康,还可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坐月子绝不是陋习,而是在中医文化影响下重要的疾病预防和养生手段。

近日,所谓“科学打假卫士”方舟子又对公众放出一炮:“坐月子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那么我们来看看,“坐月子”到底是不是陋习?

妇女担负着人类养育生命的重任,要承受经、带、胎、产带来的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其中的磨难、痛苦和喜悦是男人体会不到的。妇女在经历了妊娠的特殊生理状态和生产阶段的超负荷劳动后,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修复调整,这就是俗称的“坐月子”。坐月子期间按照产妇的身体情况有一些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要求,如保暖避风、饮食调养、情志调节、适当活动等,以使产妇身心恢复,尽快适应婴儿出生后带来的各方面变化。

我们从产妇的身体与心理适应性来看,“坐月子”是最人性化的安排,最能表达对肩负人类繁衍重任、家庭核心的女性角色的重视,最能体现人类对母亲的敬爱,也寄托了对产妇养育婴儿的厚望。这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是文化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坐月子”怎么会是陋习呢?

“坐月子”不仅是中国的习俗,在许多国家也有让产妇休养的习惯。许多国家对产妇都有特殊的关爱,我国的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坐月子”法,但宗旨是一致的,尽快帮助产妇身心恢复,有能力哺育婴儿,使母婴健康。

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均重视疾病的预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妇女保健就要从妇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入手,“坐月子”首先可保证母亲健康,还可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这种加强预防、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是预防思想在妇幼保健中的具体落实。若说“坐月子”是陋习,那么,我们许多预防疾病的措施,如饮食有节、少吃生冷、充足睡眠,难道也都是陋习吗?

“坐月子”这一时期,是产妇的“多事之秋”。恶露不尽、产褥感染、乳腺炎、子宫脱垂、附件炎等多种疾病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产妇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角色转变和身体重负,心理落差很大,极易出现情绪抑郁等。中医对产妇的保健指导,是科学、有讲究的。如调节情绪,睡眠充足,增加营养,适当活动,产后锻炼,房间通风,避免风寒等。“坐月子”期间如果不注意这些宜忌,极易埋下病根。记者一位女友,坐月子期间为了赶写论文和科研资料,用眼过多,之后视力下降、眼睛干涩。西医检查无异常,中医辨证为产后阴血亏虚,目失肝血濡养,用滋阴养血药物治疗后好转。中医临床大量病例证实,“月子病”不是心理疾病,绝不是疑神疑鬼导致的。而方舟子盲目崇拜西方,说西方国家让产妇分娩后就吃冷饮,分娩当天洗澡,立刻下床运动,说这样可以防止血栓栓塞。这种不了解具体情况、不考虑民族习惯和种族体质,盲目推崇的做法不是哗众取宠的做秀,也是违背科学态度的误导。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区,有些“坐月子”的方法不符合医学科学甚至是愚昧的,如产妇不能洗澡、不刷牙、只喝小米汤等,这些多是因条件限制、缺乏科学指导造成的,说明我们的科普宣传还不到位。不能因为其中存在认识和操作误区就全盘否定“坐月子”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敢于挑战是好事,但挑战常识、常规不但要有胆量,更需要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坐月子”的习俗在我国沿袭了千年,其中固然有需改进之处,但坐月子绝不是陋习,而是在中医文化影响下的重要养生手段,其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妇幼的关爱,是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养生治病思想的具体落实,是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妇幼保健中的长期实践。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声明:本内容仅做分享与研究用途,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若有错漏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医理杂集

伏天 出点汗更益健康

2022-6-10 8:46:34

医理杂集

孕妇更要调和性情

2022-6-10 8:46: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