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积滞停留体内不消化形成的一种脾胃病症,也是消化不良的一种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发病率略高,任何年龄段儿童都可患此病,但以婴幼儿为多见。积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呕吐腐酸乳食,大便不调,腹部胀满,形体瘦弱等。本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处理,大多会痊愈,但如果积滞曰久,或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饮食失调,最终会影响生长发育。
乳食内积型。本证为乳食内积肠胃,不能运化,酿成积滞,多为实证。临床表现为脘腹胀痛,烦闹啼哭,睡眠不宁,嗳气酸腐,呕吐乳片或食物,小便黄或如米泔,大便气味臭秽,质稀而夹未消化食物,便后则腹胀减轻,或有腹痛,低热,舌苔腻,舌苔色白或黄,脉滑数,指纹紫滞。治疗应用泻法,消食导滞和中。
脾虚夹积型。本证为虚实夹杂之证。本有脾虚,又有乳食积滞之实。表现为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困倦乏力,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或夹食物残渣,夜卧不安,唇舌色淡,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指纹淡紫,治疗应用泻法中蕴补法,健脾助运消积。
小儿积滞的基本按摩手法:
1、补脾经100次(图1)。
2、运内八卦50次(图2)。
3、摩腹5分钟(图3)。
4、分推腹阴阳150次(图4)。
5、按揉中脘穴1分钟(图5)。
6、按揉天枢穴1分钟(图6)。
7、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图7)。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
8、捏脊5〜10遍(图8)。
不同积滞类型的按摩手法:
五心烦热型
体质特征:烦躁不安、眼睛发红、爱流眼泪、手脚潮热、睡着后出汗。
按摩手法:
1、在基本按摩手法上加推三关100次。三关在孩子前臂阳面靠大拇指那一直线,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从孩子腕推向肘(图9)。
2、揉外劳宫300次(图10)。
3、加推肝经500次(图11)。
4、推肾经300次(图12)。
5、运内劳宫100次(图13)。
咳嗽痰喘型
体质特征:不思饮食、食而不化,伴咳嗽痰喘。
按摩手法:
1、加补肺经400次(图14)。
2、揉肺俞2分钟。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图15)。
3、揉膻中穴,膻中在孩子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图16)。
便秘型
体质特征:脘腹胀满、烦闹啼哭、小便黄或如米泔、大便气味臭移。
按摩手法:
1、基本手法加推大肠经200次。从虎口向食指尖直线推动(图17)。
2、自上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推下七节骨200次。七节骨在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用大拇指自上而下直线推动(图18)。
3、推板门200次(图19)。
小儿积滞合并肠炎的按摩手法:
无心烦热型
体质特征:吃得少、经常腹泻、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按摩手法:
1、推脾经200次。即在孩子的大拇指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2、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图20)。
3、推三关300次(图21)。
4、运内八卦50次(图22)。
5、摩腹5分钟。取仰卧位,用一手掌,在孩子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做掌揉法或掌根揉法,让孩子感觉到较强的温热感(图23)。
6、推六腑100次(图24)。
7、推四横纹3分钟。四横纹在手掌面,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用拇指指甲掐揉,称为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也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改善积滞,效果也很好(图2 5-1、图 25-2、图25-3、图25-4)。
8、分推腹阴阳150次(图26)。
9、揉外劳宫。外劳宫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用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揉1分钟 (图27)。
10、揉按孩子手掌大鱼际。大鱼际在大拇指下方,在手掌肌肉隆起的地方(图28)。
11、按揉中脘穴1分钟(图29)。
12、按揉天枢穴1分钟(图30)。
13、捏脊3〜5遍(图31)。
小儿积滞的饮食疗:
1、白萝卜粥:
1个,洗净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50克同煮,至米烂汤稠,加适量,煮沸即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2.山药粥:
100克,淘洗干净后与片100克一起入锅煮,至米烂。食用时加适量,有调补脾胃,滋阴养液功效。
按摩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