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一)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在病理方面古脉学亦多是以辨析的方法论述有关主病的,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错举”脉证种种变动以说明主病与病机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例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徼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惧不夺者,新病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朗厥也、沉细数数者寒也,浮而散者为朐仆。”“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按当依《太素》作手)脉宗气也,盛喘徵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实,绝不至日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尺脉缓涩(按当作尺缓脉涩)谓之解亦。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等”。对此仲景书中亦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如《伤寒·太阳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论·少阳篇》:“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己也。”《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脉徵,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这些都不是单纯的讲什么脉主什么瘸,或什么病应见什么脉,面是观察脉的变动以得病的机转。

又如《伤寒沦·厥阴篇》:“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厦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在这不是一般概念上的以脉定死生的问题,面是参合脉证以伺其病理机制,定出除中证的诊断辨证及病机转归,可谓精绝,确是充分应用了脉法在辨证中的作用,这与“迟脉主寒”的呆板说法和认识相去何啻千里。又如《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第二》:“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凡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萎桂枝汤主之。”以脉为病机徵为辨证的板据,与后世一般的以脉证相反为凶为逆之囫囵说法是不同的。又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师日:去脉当敢太过不及,阳徵阴弦,即胸痹面病,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是以脉析病机。《金匮要略·脱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趺阳脉徵弦,法当服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脱之。”

于主证分首次与从正反两方面辨病机合观,可见古人论脉主证并不是并列平铺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疾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此证之脉象表现如按后世之法,脱然脉象没有热象就不必考虑脉的问题了,但仲景不然,却是从这个无热伺出证属阴伏得出瘀血的病机,无热二字看似宏观甚至于笼统,但正是由此辨析出精确的病机和诊断。可证有时仲景似粗_面实精,后人就似精面实际上往往粗疏的很了。再举《金般要略》对于一个病系统的利用脉诊以伺病机的情况,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下利中的若干条脉象,在病机上的意义非常明显。如:“下利脉沉弦者—重,脉大者为来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通,反徵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下利有徵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下利脉披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脉血,以有热数也。”“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下利脉厦而迟,其人而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面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对下利证通过脉证的辨析得出不同的病机,否则某些脉就很难说它在下利诊断辨证中有多大意x,尤其是下利三部脉皆平一条,由于下利三部脉不可能是皆平的,再加上按之心下坚的证确定其病机面决定用急下之法,这就绝非某些脉无变化或脉证不符等一般理解所能做出的了。

另外《金匮要略》在讨论病机时常常使用寸口趺阳、少阴等脉综合对比分析的方法。这方面的条文是很多的,仅举一例以见其余。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师日:寸口脉沉面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女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辨证的,合理的集中了各种脉诊的长处,用于临床辨证以得病机,其法是以寸口为主,其次是趺阳,(趺阳与人迎意同,都是阳明脉)适当的有选择的根据需要采用少阴、少阳等等,熔通诊法、阴阳诊法(人迎脉口诊、尺寸诊等)及独取寸口法于一炉,以尽可能简的形式发挥了全面系统的脉诊的长处。

总之,仲景书以脉诊析病机的内容是主要的方法,具体条文当然是指不胜屈的。在平脉辨证中脉诊名符其实地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诊断基础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声明:本内容仅做分享与研究用途,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若有错漏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望闻问切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

2022-11-10 18:24:16

望闻问切

对脉图的研究现状

2022-11-10 18:24: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