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处经常发生疼痛的病证。正如《灵枢·邪气脏脾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临床胃痛的病因常有因寒邪客胃,阳气郁遏,气血凝滞;或饮食伤胃,食积停滞,胃失和降;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胃失濡润,运化失常;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胃失温养等。概括胃痛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脾胃失和,气血失调,升降失常。临床上若胃痛经久不愈,脾胃气耗殆尽,牌不统血可发生便血、呕血;若实邪过盛,郁久化火,火热迫血亦可发生血证。胃痛的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西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等疾病相当于此病。
(一)问诊要点
本证通过问诊,必要时亦可配合西医的检查手段如胃镜检查即可诊断。同时应询问胃痛的程度并配合腹部检查,以除外胃部剧痛引起的胃穿孔;询问排泄状况及有无不洁饮食史,以与泄泻相鉴别;询问疼痛的部位,以与真心痛与胁痛相鉴别。
本证是以胃痛为主庄。通过阿诊了解疼痛的性质、发作的规律及其伴随症状,以辨其寒热虚实。如疼痛突发,腹胀拒桉多为实证;疼痛隐隐,绵绵不绝多为虚证,拘挛而疼,得热则缓多为寒证;痛势急迫,灼痛嘈杂多为热证;疼痛因情志不和而引发多属气滞而疼尤定处;病久积血内停则疼有定处而不散。
(二)分型问诊
1.寒邪客胃
问诊: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
治法:散寒止痛。轻证可用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止痛缓急;重证可用良附丸加味。若兼见形寒、身热等风寒表证者,可加香苏散;若夹有食滞,胃痞纳呆,或呕吐者,可加神曲、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2.饮食停滞
问诊: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得吐食或矢气后疼痛减轻,或大便不爽。
治法: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加味。若脘腹气胀甚者,可加积实、砂仁、滨椰等以行气消滞;若胃脘胀痛而便闭者,加大黄、木香、香附以通腑行气。
3.肝气犯胃
问诊: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协,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
治法:疏肝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以加强理气止痛作用;若嗳气频繁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以顺气降逆。
4.肝胃郁热
问诊: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方用化肝煎加味。若泛酸嘈杂较重可加黄连、吴茱萸;若内热较甚者可加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若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吐血者可用泻心汤以苦寒泄火。
5.瘀血停滞
问诊:胃脘疼痛,痛处固定不移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面色晦滞。
治法:活血化瘀。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实证;若虚证可用调营敛肝饮;若气血两亏者可用归脾汤加味。
6.胃阴亏虚
问诊:胃痛隐隐,口燥咽干,饥而不能食,大便秘结。
治法:养阴益胃。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若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可加黄连、吴茱萸;若不能进食可加香橼、佛手、绿萼梅等。
7.脾胃虚寒
问诊: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塘薄。
治法:温中健脾。方用黄苠建中汤加味,若泛酸甚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制酸;若泛吐清水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笭以温胃化饮,若寒胜而痛甚,呕吐,肢冷者,可加附子、党参健脾散寒。
中医问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