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的问诊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本病多见于初生婴儿,临床以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为主要特征。又称“躽啼”。《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出“夜啼寒热因胎受,须将神色辨分明,寒属脾经面青白,手腹俱冷曲腰疼。面赤溺闭属心热,热用导赤寒钩藤,若无寒热表里证,古法蝉花散最精。”本病的发生主要缘于脾寒、心热、惊恐诸种因素。孕妇素体虚寒,胎儿禀赋不足,或后天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积热上扰,邪热乘心;或暴受惊恐,心神不安;以及阴虚血亏,心失所养等皆可导致本病。夜啼一般经及时治疗、调护,预后良好。中医治疗本病以温脾散寒、清心泄火、养阴清热、安神镇惊为主要原则。

(一)问诊要点

临床上应注意询问患儿饮食情况、衣着情况,有无皮疹,是否伴方颅汗出较多,有无身热等。在排除了小儿因饥饿、过饱、冷热不适宜、湿疹、尿布疹、佝偻病及其它疾病所致啼哭后,若见小儿,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夜间啼哭不宁,或每夜定时啼哭,方可诊断本病。

本病虽均见夜啼,但证有寒热虚惊之分,临证之时须仔细询问其全身伴发症状,以明确辨证。通常伴见哭声无力,睡喜伏卧,四肢欠温者属虚属寒;伴啼声响亮,睡喜仰卧,烦躁不安者证多属热;伴声嘶少泪,虚烦少眠,手足心热者证属虚热,伴啼声尖锐,睡中时作惊惕者证属惊邪乘心。

(二)分型问诊

1.脾脏虚寒

问诊:夜啼不安,哭声低微,午夜后为著、睡喜伏卧,面色青白,四肢欠温,食少便溏。

治法:温脾散寒,方用乌药散加减.食少便溃者,加茯苓,白术;四肢不温者,加附子、干姜、党参。

2.心经积热

问诊:夜间啼哭,哭声响亮,常见于午夜前,睡喜仰卧,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尿赤便秘。

治法:清心导赤,泄火安神。方用导赤散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厚朴;烦躁不安者,加山栀、黄连。

3.阴虚血亏

问诊:夜啼不宁,啼声嘶哑,泪少,虚烦少眠,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治法: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口干舌燥者,加花粉、葛根;虚烦不眠者,加菖蒲、龙骨。

4.猝受惊恐

问诊:暴受惊热,睡中时作惊惕而夜啼,啼声尖锐,时急时缓,喜偎母怀,精神不安,面色青白。

治法:镇惊安神。方用朱砂安神丸加减。惊惕不安者,加钩藤、蝉衣;面色不华,气短乏力属心气怯弱者,加柏子仁、酸枣仁、远志。

中医问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声明:本内容仅做分享与研究用途,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若有错漏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望闻问切

鹅口疮的问诊

2022-11-11 10:06:51

望闻问切

发颐的问诊

2022-11-11 10:06: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