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就是把各种疾病分为八大类型,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疾病的八种类型是医生通过对病人的四诊后掌握的一些资料,再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疾病的盛衰及性质、病位的深浅,把这些资料综合分析之后得出来的。
在这八纲之中,阴和阳是疾病的类别的反映,表和里是病位的深浅的反映,寒和热是疾病的性质的反映,虚和实反映的是邪正的盛衰。具体来说,八纲辨证的内容如下:
(1)表里辨证
表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病势的深浅和病位的内外。表证主要指的是疾病比较浅而轻,而里证则指的是疾病深且重。
表证指的是六淫邪气经过口鼻和皮毛侵入时产生的一些证候,经常是发生在外感病的初级阶段,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它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脉浮、头身痛、鼻塞、咳嗽、流涕、咽喉痛等。
里证指的是疾病深入到脏腑、骨髓、气血的一些证候,是外证不解而传入里,多发生在一些外感疾病的中后期或者一些内伤病,里证的病程一般比较长。临床表现是便秘、腹泻、烦燥、头晕、脉沉等。
表证和里证的辨别。表证和里证的辨别一般是通过观察疾病的寒热、脉象、舌象的变化得出,具体来说:脉浮多为表证,脉沉多为里证;发热恶寒多为表证,发热不恶寒多为里证;舌苔变化少为表证,舌苔变化多为里证。
(2)虚实辨证
虚实是反映邪气盛衰的一对概念。实证指的是邪气盛宜攻;虚证指的是正气不足,宜补。
虚证指的是人体体内正气不足所产生的一些证候,包括脏腑、阴阳、精血等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小便频繁或小便不禁、精神萎靡、盗汗等。
实证指的是体内邪气过盛所导致的一些证候,是邪气侵入身体或内脏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呼吸气粗、胸闷烦躁、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腹部胀痛、舌苔厚腻等。
虚证和实证的辨别。虚证和实证的辨别一般有以下规律:体壮、舌老、外感病初、中期、声髙气粗、脉实有力、痛处拒按等症状多为实证;体弱、舌嫩、外感病后期、声低气怯、脉虚无力、痛处喜按等症状为虚证。
虚实还有真假之分,一般来说腹部胀痛,但是时胀时不胀,或按之痛减,脉弦则无力为真虚假实;而虽不欲食但能进食,腹部胀痛,按之痛增,脉虽沉但按之有力等症状多为真实假虚。
(3)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阴证包括虚、里、寒,阳证包括实、表、热。
阴证主要指的是虚寒证,临床表现为倦怠无力、精神不振、面色暗淡、四肢畏寒、口淡不渴、下利清谷等;阳证主要指的是实热证,临床表现为躁动不安、大便秘结、发热、呼吸气粗、小便短赤等。
阴、阳虚损会导致阴虚或阳虚。阴虚的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消瘦、低热、五心烦热、脉细数等;阳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少气懒言、四肢畏寒等。
阴虚或阳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亡阴或亡阳,指的是体内的阳气或阴气损耗过多而导致的生命垂危。亡阴表现为手足温、汗出热而粘、肌肤热、脉躁疾急按之无力;亡阳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清冷、昏迷不醒、畏寒等。
(4)寒热辨证
寒热表示的是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说,阳盛为热证,阴盛为寒证。
寒证的病性属寒,一般伴随脏腑功能的减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大便溏稀、恶寒喜暖、四肢寒冷等;热证病性属热,一般伴有脏腑功能充亢,表现为小便短赤、面红耳赤、烦躁不安、恶热喜冷等。
寒证和热证的辨别。寒证和热证的表现有所不同,恶寒喜热、口淡不渴、面白、四肢冷等症状为寒证;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四肢温热多为热证。
寒热证的表现有时会有一些假象,让人不易辨别,我们必须认真观察。—般来说,口渴却喜热饮、身热却喜盖衣被、面红却时隐时现、脉大却无力等证状属于真寒假热;手足逆冷却脉沉、四肢虽冷却身热不恶寒、脉虽沉却有力、烦渴却喜冷饮等属于真热假寒。
中医辩证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