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本症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多见于瘦长无力体形者、久病体弱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茄者和长期卧床少动者。
本病属中医的“胃痛”、“胃缓”、“胃痞”、“腹胀”等范畴。
本病病位在胃,与脾、胃等脏腑有关,脾胃失和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引起脾胃失和的原因有饮食失节、内伤七情、劳累过度等。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即表现在脾胃这一对矛盾的功能紊乱,或为脾湿,或为胃燥,或为胃气上逆,或为脾气下陷,或为脾不运化,或为胃不受纳。本病既有虚证也有实证,故气虚可见,气滞亦有。胃下垂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总之可以认为饮食、七情、劳累,可以使机体肌肉瘦薄,加之脾胃失和,纳食减少。味不能归千形,更使形体瘦削,肌肉不坚,而形成胃的下垂,其他如先天禀赋菏弱、分挽后的腹壁松弛均可能使肌肉不坚,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本病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本是虚证,又因运化障碍,气机阻滞,且日久入络,又有瘀血内停,更可挟湿、挟饮,故多实,呈虚实夹杂,正虚邪实或本虚标实之证。
胃下垂飞针疗法一
刺激部位:足阳明线,上腹部刺激区,顶中线。
痞满、恶心加足太阴经筋膝下至足趾段,嗳气加足厥阴经筋膝下至足趾段,嘈杂反酸加背侧1线、上腹中线。
针具选取:圆利针.丛针。
操作规程:足阳明线、顶中线、背侧l线、上腹中线均用圆利针飞针刺激,上腹部刺激区、足太阴经筋、足厥阴经筋用丛针刺激。
胃下垂飞针疗法二
刺激部位:上腹中线,上腹侧l线,背部刺激区下胸段,足阳明经筋膝下至
足趾段。
脾虚下陷加足阴线、顶中线,寒饮停胃加下腹侧1线,肝胃不和加足厥阴经筋膝下至足趾段,胃阴不足加足少阴经筋膝下至足趾段,胃络瘀滞加膈俞、血海。
针具选取:圆利针,丛针,三棱针。
操作规程:上腹中线、上腹侧1线、足阳明经筋、足阴线、腹中线、下腹侧1线、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行圆利针飞针刺激;背部刺激区用丛针飞针刺激;膈俞、血海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飞针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研究参考,如需针灸,请到正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