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是多发于面部,以丘疹、脓疱、结节,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青年。西医的寻常性痤疮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粉刺多由肺经风热,熏蒸肌肤;或过食辛辣油腻之物,脾胃湿热蕴结,侵蚀肌肤;或脾失健运,痰湿浊气郁结留滞肌肤而发。
[辨证论治]
主症:皮损主要发于前额、双颊部,其次为胸背部。初起为粉刺,有的为黑头丘疹,可挤出乳白色粉质样物;常呈对称分布,可散在分布,在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胞、结节、囊肿,甚至瘢痕等,往往数种同时存在。若肺经风热,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若湿热蕴结,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痰湿凝结,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分析:本病因风因热因痰而发,病位阳位上位。若肺经风热则因热而疹红因风而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内侵之象。若湿热蕴结,湿热使气机阻滞故皮疹红肿疼痛,热腐可成脓。并伴随一系列湿热内蕴之象。若痰湿凝结,停滞肌肤,停滞难化而成囊肿,因脾虚而纳呆便溏。舌胖脉滑为痰湿内盛之象。
治则:宣肺清热,化湿健脾。
处方:取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合谷、曲池、阳白、内庭、四白。
方义:本方取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阳明多气多血,又其经脉上走于面,故配内庭以清泄阳明经气;四白、阳白疏局部气血,使肌肤疏泄功能得以调畅。
随证选穴:肺经风热加少商、风门;湿热蕴结加阴陵泉、天枢;痰湿凝结加丰隆、三阴交、脾俞。
[其他疗法]
1. 耳针:耳尖、肺、大肠、内分泌、交感。每次选3~4穴,耳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刺,中度刺激,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 耳穴割治:交感、耳中,相应部位耳穴。用碘酒和乙醇常规消毒后,用小手术刀片轻轻在上述耳穴处划割,以渗血为度,稍微出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每周割治1~2次,两耳交替。
针灸临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研究参考,如需针灸,请到正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