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是在胞睑边缘发生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的眼病。多发于青少年。西医的麦粒肿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成疮疖;或因多食辛辣炙煿等物,以致脾胃蕴积湿热,遂使气血凝滞,停聚于胞睑皮肤经络之间而成。初起以风热外袭表现为主,继而为热毒炽盛,并可发展为热毒内陷。若反复发作则为脾虚湿热,多因余邪未消,热毒蕴伏,或体质虚弱,屈光不正等为诱因。
[辨证论治]
主症:病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微肿,触痛明显。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外袭。胞睑红肿疼痛,有黄白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炽盛。若脾虚湿热,针眼屡发,面色少华,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分析:属风热外袭者,风与热皆能作痒,风胜热胜都可致肿。风热客于胞睑,故红肿而痒并疼痛,所见全身症状,均为风热袭表之象。属热毒炽盛者,脾胃蕴热上攻胞睑,阻滞脉络,营卫失调故疖肿红肿疼痛,白睛壅肿。热腐成脓故有黄白脓点。内蕴热毒致口渴便秘,苔黄脉数等。属脾虚者,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经伏热,不时上攻胞睑,或脾虚卫外不固,时感外邪,以致屡发疖肿,脾虚气血不足面色少华,久病伤阴故便结,脉细数。
治则:清热散邪,调和气血。
处方:取局部穴、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承泣、四白、攒竹、鱼腰、合谷、外关、侠溪。
方义:承泣、四白、攒竹、鱼腰可疏通局部气血,消肿止痛。合谷、外关疏导局部郁热。侠溪散邪清热。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目的。
随证选穴:脾虚湿热加脾俞、胃俞、足三里;脾胃热盛加内庭、三阴交;发热加大椎、曲池。
[其他疗法]
1. 耳针:患侧眼、肝、脾或加肾上腺。留针20~30分钟,每天1次;或患侧目1、目2、肝。电针15~20分钟;或耳尖针刺,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天
1次;或患侧耳尖,耳背静脉放血,每天1次。
2. 挑治疗法:在肩胛区寻找米粒大的小红点,压之不褪色,局部皮肤消毒后,逐一直刺1~2分深,以出血为好,或刺后轻挤出血。每日1次,左痛刺右,右病刺左。
3. 拔罐:取大椎,用三棱针刺出血后拔罐。
[按语]
针眼初期治疗效果好,可促使其消肿散结。已成脓者,虽亦有止痛和促进早期排脓,但疗效不如初期好。脓成决以刀针,切开排脓。局部切忌挤压,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针灸临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研究参考,如需针灸,请到正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