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温里剂)
-
阳和汤
-
阳和汤的用法用量
-
阳和汤的功效主治
-
阳和汤的禁忌
阳和汤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方义:本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主。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
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之。
阳和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兼气虚不足者,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若阴寒重者,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的功效。
阳和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运用:本方用于阴疽,临床应用以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为辨证要点。
阳和汤的禁忌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用此方。
温里剂内容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