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欣
康良石,1919年出生于厦门,作为康氏中医世家的第9代传人,17岁始继承家学,24岁时悬壶行医,始以治疑难杂症小有名气,继以精于治肝为著。1956年受命筹建厦门市中医院,后创建中医院肝病专科,学术上多有建树,自成一家。历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肝病顾问,《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中医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他筹办了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1991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著有《肝炎辨证论治》、《肝脏七病诊断与治疗》等。8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成果进步奖。
让人称奇的疗效
康良石享有如此盛誉,缘于1987年的一次看病经历。当时,77岁的菲律宾华侨陈先生来厦门寻医,他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并已出现腹水。家人将康老请到菲律宾为他治病,3个月的治疗调养后,他奇迹般地转危为安,一举轰动马尼拉。
康良石的医术精湛,让人感叹。他的学生阮清发回忆,2007年,一名35岁的男性肝硬化晚期患者上消化道连续出血不止,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几度被医生断定为无法挽救。在康老的指导下经过精心治疗,身体很快康复。现在不仅正常工作,还常出海远洋跑船。曾收治过这名患者的西医医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无比惊讶。
不折不扣的“平民良医”
在治疗费用高涨的肝病领域,康良石是不折不扣的“平民良医”。治肝用药,常因药价昂贵而令许多患者望而生畏,如用干扰素治疗,动辄上万元,即使中药治疗,虫草牛黄亦价格不菲。康良石深谙患者之苦,对一般百姓,总以价廉有效之民间草药代替昂贵药物,如玉米须、猫须草、菜豆壳、栀子根、鬼针草、积雪草等,由于辨证精当,用药准确,疗效甚佳。
退休后的康良石常到乡下巡回义诊,他的药箱总是轻装上阵。一次,他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阿婆脸颊浮肿,牙龈剧痛,全身冰冷,只能用大量止痛药短时镇痛。康良石在了解到她过去有肝病病史后,发现她肝火极旺,于是就地取材,用黄栀子这种漫山遍野生长的中草药治好了阿婆的病。
独具特色的肝病治疗学说
康良石诊断上重视中西医“双重”诊断,辨证与辨病结合,同时注意鉴别诊断;在病因病机认识上,既运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临证分析,又能结合现代病因学探索肝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瘟疫分传”、“湿热相因”、“六郁相因”和“五行相因”等观点,不落前人窠穴。在治疗上,既分清虚实、表里、缓急,制定基本治则,又分别主证兼证,标本先后,随证施治;遣方用药除遵循传统的“方从法立,以法统方”外,还善于发掘民间验方草药,科学应用。康良石肝病治疗学说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继承真理与开拓创新的结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