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表弟告诉我,小姨生病住院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一点都不惊讶。
几年前,小姨因身体原因做了一次大手术,出院时医生反复叮嘱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然就有复发的可能。小姨虽口口声声答应,可回到家立马开启“暴怒模式”:
表弟在几家大公司应聘失败,想休息一两天再去找工作,小姨知道了,训斥表弟不知上进;姨父在阳台晒衣服,走时忘记捡起掉落的衣架,小姨回来看到,大骂姨父没长眼睛;有时小姨买菜回来晚了,家里没人煮饭,她也可以发火一整天。
有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坏情绪的泥沼,对身边任何人任何事都怀揣戾气,恶语相向。就连表弟也多次向我抱怨:“每次听我妈说话,我耳朵里都跟起了茧子似的,听得我头疼。”
恶劣的情绪就像蔓延在无边草原上的点点星火,最终成为小姨旧病复发的重要因素。难怪有人说,情绪稳定,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生。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小区里住着一对年逾古稀的教授夫妇,每天清晨,伴着枝头鸟儿鸣叫,早起的人们总能听到老教授站在窗前读书的声音。每次看到教授夫妇,两人都是满脸喜悦、步履轻快的样子,仿佛岁月的磨砺从未让他们对身边事物失去信心和热爱。
邻居说,和教授夫妇生活在同个小区10多年,从未听人提起两人吵过架、闹过不愉快。
退休后,老教授和老伴儿就在家里打理花草,煮些清淡小粥。简单舒适的生活,让每天欢喜度日的老两口萌生出学习拉丁文的念头。两人空闲时就坐在一起钻研不懂的生字、句子,有时还互相翻看对方的作业,真是越学越来劲。
虽然两人早已头发花白,可与他们相处,你依然能感觉到他们越活越年轻的蓬勃朝气,以及对周遭的满腔热忱。
能控制脾气的人,往往有更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会满身戾气地对待别人。于他们而言,生活,就是乐于享受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一直很佩服朋友晴子,不管遇见多糟心的事,都很少见她大发脾气。
有段时间,晴子公司裁员,她成了被辞退的员工之一。丟了工作,换谁心里都会失落委屈。更让人头疼的是,晴子丈夫开车时没注意红绿灯,撞伤路人,后续的各种事情都等着他们处理。
中年失业本就让人烦闷,家人却在此时惹出祸事,晴子心里也郁闷,但她知道丈夫撞人后,先是在医院、交警部门来回跑,短短几天就把责任划分、费用支出和伤者家属沟通等事情办妥当了。一个月后,她又顺利找到了新工作。从头到尾,都没有对丈夫大发脾气。
我曾跟晴子吐槽:“我要遇到这种事,肯定先骂人了。”晴子却对我摇摇头:“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一味责备又有什么用呢?大家都发脾气,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是啊,愤怒不会帮我们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态恶化。与其被坏情绪绑架,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应对的办法。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稳定的情绪,犹如坚实的铠甲,能支撑我们走出困境。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大风大浪、山坡与平地、起落与沉浮,都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感情遭遇重创、身体亮起红灯、事业遭遇瓶颈,各种难关都可能会向我们袭来。
可谁的生活没有过烦恼和汗水?总有人收起愤怒与伤感,快马加鞭地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中。
若此刻周遭环境没有对我们温柔以待,那就用冷静平和修炼自己,对抗难关。只要找对方法,终究可能柳暗花明。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