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到魏晋时期进入到成长阶段,以文献内容性质为分类原则编纂而成的类书开始出现。《玉海・艺文・承沼撰述篇》记载:“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建云台者非一枝,成珍裘者非一腋,言集之者众也。”《皇览》是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诏令王象、刘勋等人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的编纂,开创了我国“事类相从”的类书编纂体例。魏晋时代,虽然打破了儒家经典的禁锢,但是先儒孔子整理六经时“芟夷繁乱,剪裁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的编纂原则,对后世的文献整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皇甫谧作为一代经学大师,熟谙经典,“事类相从”的类书编纂体例给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著述以很大启发。
在中国历史上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医学家,皇甫谧堪称第一人,他的著作《针灸甲乙经》将《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经》类编为一书,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对针灸学的发展至今仍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皇甫谧出身在晋朝的一个士族家庭,可是很小的时候,就过继到了叔父家。少年的皇甫谧,是个十分顽皮的孩子,到二十岁的时候,仍然是不学无术。有一天,皇甫谧不知从哪弄了些瓜果,自以为很得意,拿来送给叔母吃,可是叔母严肃地对他说:“《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接着感叹道:“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叔母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皇甫谧有如醍醐灌顶,猛然觉醒,深深感到自己辜负了叔母的一片苦心。从此,皇甫谧一改从前的顽劣之性,真的拿起了书本学习起来。从那以后,皇甫谧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成为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
皇甫谧成为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是在他中年以后。皇甫谧生活的时代,是正统儒学衰落,玄学之风盛行的时代,学者们大多不愿为官,而喜欢过隐逸的生活。于是厌世并不厌生的魏晋学者,往往从药石、山水、音乐、宗教中寻找到更多的慰藉。玄学的发展,使养生之术,服食之风盛行一时。皇甫谧也卷入了服食之风。更为不幸的是中年之后,患了半身不遂,痛苦不堪。在晋武帝频频下诏要求入朝为官,敦逼不已的情况下,他曾上疏道:“小人无良,致灾速祸,久婴驾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疾病的折磨,求生的欲望,迫使他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就这样皇甫谧熟悉了医学理论,为编撰《针灸甲乙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皇甫谧像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自序云:“《素问》论病精微;《九卷》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览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歧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又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皇甫谧借鉴类书博稽众籍,摭取精粹,裁以类例的编纂原则,在内容上对《素问》、《针经》、《明堂》三书删繁举要,在形式上按类编排,从而使《针灸甲乙经》内容齐整,条理清晰,使针灸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切合实用。
皇甫谧类编的三书都是针灸的、乃至整个中医的经典著作,又各自有所侧重。《灵枢》对于针灸的各大基本理论皆立有大法总纲,有完备的经络理论体系,故又称《针经》;《素问》则主要是从整个医学的角度来探讨生命现象,当然其中也不乏针灸的具体内容,但是总体来看,《素问》更多地阐述了指导整个中医学的生理、病理、治法治则及其养生的原则;第三部就是现在已经不存的《黄帝明堂经》,该书是一本论述穴位部位、功能、刺灸法及禁忌的腧穴专书,该书的348个穴位一直沿用至今,是临床用穴的主体。
皇甫谧
1
2
>
>>
>>|
名家名著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研究参考,如需针灸,请到正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