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往往是情绪是否稳定决定的。
正如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中讲道: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每个人都会与遇到难以改变的10%,但这10%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其实并不多。
只是,有人因为无法改变的10%,直接放弃了剩下的90%,看似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影响了自己,其实真正影响自己的,只有自己。
如同那些情绪不稳定的人一般。
也许一件公交晚点了的小事,都能让他们抱怨一整天,明明只是一场意外,却影响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到了最后,哪怕这样的人再有天分,也很容易在时间的长河中被逐渐淘汰,因为能够牵制他们的事太多,能够影响他们的事太多。
反而是那些情绪稳定的人,哪怕天分再差,也容易因为自己愿意埋头往前冲而成就自己。
因此,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真的是情绪是否稳定拉开的,而那些情绪稳定的人,多半掌握了这两种能力。
不管生活如何,都有敢于直面现实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一个人之所以情绪不稳定,很有可能是事情太过糟糕,才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从而反映在了行为上。
好比认为自己前程大好的时候,却突然查出了疾病;努力了很久以为就要成功的时候,生活却发生了意外;明明计划好了一件事,却突然有了其他影响因素…
当这些事发生时,的确让一个人情绪失控。
可是,这个时候的情绪失控,与其说是生活太糟糕,自己才只能如此,不如说是没有直面现实的能力,才给自己找了一个发泄口。
如同《遗愿清单》中的科尔,本是一家医疗机构的CEO,凭借毕生的努力,有了享受生活的能力,也有在很多人面前说得上话的资格。
为了这一切,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庭,甚至连最爱的女儿都已经与他疏远。
然而,在科尔还没来得及享受自己的生活时,却查出了癌症,而且时日无多。
知道这个消息的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冲谁都会发火,心情不好时,连自己都折磨。
直到科尔意识到,这件事已经无法改变,现在的自己该珍惜接下来的时间时,他才从情绪的漩涡中走了出来,积极配合治疗,计划如何过完自己最后的人生。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中写道: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他。”
生活中,很多事都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没有用,即便如此,每个人都该有接受现实的能力。
在自己能够接受现实,知道有些事无法改变的时候,才能知道该如何过完接下来的生活。
毕竟,焦虑无法解决问题,暴躁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情绪不稳定时不仅给别人添了麻烦,也给自己添了堵。
不管事情如何,都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情绪失控的地方,并不是那些无法解决的大事,而是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小事。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
一个等着上班的男人在排队买早点,原本最后一块面包是他的,却被一个浑身是劲却说自己有低血糖的大妈捷足先登。
被插队后,男人直接和大妈发生了争吵,吵到激动时大打出手。
因为这件事,男人和大妈一起被警察带走,这次情绪失控,可以说直接耽误了男人一天的行程。
要说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没有。
不是因为大妈不可气才没有必要,而是因为这件事本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发生问题时,每个人该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问题。
在一个人情绪化明显,控制不了自己情绪时,因为情绪失控采取的行为,往往都是在制造问题。
试想,前面说到的这个男人,除了和大妈辩论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做法?
是换一家早餐店也好,以“尊老爱幼”的名义退让也好,哪怕是饿半天也好,都不至于让问题更严重。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在生活中不能输,一旦输了,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所以才会在遇见一些小事的时候情绪失控,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要逃避责任。
可是当一个人只会发脾气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时,只会让别人觉得危险,因为真正的能力是用实力证明的,不是谁先退让谁就差。
而那个有实力解决问题的人,往往都是情绪稳定的。
他们的情绪稳定,让他们能够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想好解决办法,而不是仅仅发泄当下的情绪。
当事情能够得到合理地解决时,那件让自己情绪产生波动的事便会变得没那么重要,可以说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很喜欢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的一句话:
“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的,可事实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我们能够将由我们的意志控制的行动规律化,那我们也能够间接地使那些不由意志控制的感觉规律化。”
好比因为一件小事心情不好的时候,试着让自己学着微笑,学着忘记这件事,学着着手于当下该做的事。
当自己真的如此做了后,当下的情绪一旦过去,自己都会忘记刚才为什么不开心。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行为规律化之后,不是减轻了别人的负担,而是走上了成就自己的路。
生活,总是要一步步走的,心情再不好,往前走才是自己该做的事,否则日后的自己会因为今天的自己而情绪变差。
因此,希望你能明白,让自己变得情绪稳定,是一种自我成就,并不是牺牲,而那些情绪稳定的人,往往掌握了直面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