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是指肛管或直肠下端借瘘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而形成的疾病。它是肛痈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而形成,又称“痔瘘”“漏疮”。导致本病发生可因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或因肺脾两虚,湿热乘虚下注大肠三经;或因房劳过度,过食辛热温肾之品,致使阴虚生热,便秘肠燥;或忧虑气结,热毒瘟结或劳伤元气,风湿燥热四气相合流于肠间,并聚成毒发为漏疮。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利澄,但根治方法还是切开瘘管。
西医的肛瘘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在于肛旁反复肿痛流脓。早期症状同肛痈表现,随着脓液流出,脓腔变为瘘管后,全身症状轻,而主要以局部流出脓液为表现,脓液长期浔淫肛门皮肤可致瘙痒。若是内盲瘘,则为便出脓液,还应问大便情况及脓液是否与大便相夹,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痢疾等肠道疾病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问诊在千了解病程长短、全身情况等。肛漏早期,并有反复发作的肿痛流脓,为湿热型;若局部红肿疼痛甚,恶寒发热,口渴,则为偏热型,若局部坠胀,伴胸闷,渴不多饮,为偏湿型;肛漏久治不愈,年老多病之人,神疲体倦,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便溏者,为气血两虚型;肛漏后期,体虚羸瘦,面色潮红,低热盗汗者,为肝肾阴虚型。
(二)分型问诊
1.实证
问诊:肛旁肿痛周期性发作,急性期同肛痈表现,继之流出黄稠带粪臭味脓液,或伴口干、发热、便秘、小便赤等症,为湿热型。
治法: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若恶寒发热者加荆芥、薄荷;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同时手术切开瘘管或用挂线法。
2.虚证
问诊:病程较长,久治不愈。肛旁肿痛轻,脓水稀薄,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体虚羸瘦,为阴虚澄热。
治法:治宜滋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骨蒸潮热者,加银柴胡、青嵩;盗汗者。加浮小麦;咳嗽痰中带血者,加沙参、贝母。并配合西药抗痨治疗。
中医问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